编者按
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
在大众固有的认知里,护士常被定义为医疗体系中的“辅助者”,身影穿梭于病房,重复着“打针发药”的基础工作。但在现代医学高速发展的当下,他们早已突破传统角色的边界。如今,护士不仅将基础护理做到极致,更以专科护士、危重症护理专家等多元身份,凭借专业的评估能力、精准的应急处置和持续的健康管理,深度嵌入疾病诊疗的全链条,成为守护生命健康的关键力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致敬那些平凡又伟大的“白衣天使”——“你们辛苦了”!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护士悉心照顾患者。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护理团队始终秉持南丁格尔精神,在医院党委领导下,以“护理质量提升年”为契机,通过优化服务体系、创新管理模式、锻造应急能力、深耕专科建设“四大维度”,实现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双提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用专业与温度书写新时代护理答卷。
精耕细作强根基
构建三级护理管理体系筑牢安全防线
在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到来前夕,记者走进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在医院肝胆外科病房,护士长正带队开展标准化查房。护理团队通过床旁评估、多学科会诊等环节,现场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三级质控体系让我们形成了自查—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护理部主任刘莉介绍,医院构建“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护理管理体系,每季度发布质控报告,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借助护理管理系统,对护理排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护理教育管理进行进一步智能优化,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使护理工作简便化、规范化、客观化。
护士长业务查房竞赛成为推动护理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在竞赛中,护士长们带领团队围绕复杂病例开展“床旁教学”,从精准查体到多学科协作方案制定,将标准化流程深度融入临床实践。这种以“小查房”撬动“大质量”的方式,让“护理质量提升年”活动落到实处,为医院护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平战结合练尖兵
锻造“拉得出、打得赢”的应急铁军
“应急能力是护理队伍的核心战斗力!”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积极构建平战结合的救治体系。医院制定了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建立起72人的医院机动护士库和74人的应急护士库,不断完善应急后备梯队建设,并加强对应急护士的培训与考核,致力于打造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应急队伍。
“患者血氧骤降!启动应急预案!”在急救技能竞赛现场,护理团队正进行多场景实战演练。监护仪警报声、医嘱重复声、器械准备声此起彼伏,2分47秒后“患者”转危为安。这是护理部举办的“竞显身手展风采,急救比拼铸尖兵”急救技能操作竞赛。竞赛设置6项考核项目,重点聚焦急救流程及突发状况处置,从多个维度锤炼护士的应急实战能力。一位参赛护士分享道:“通过模拟气管插管脱出造成患者窒息的场景演练,我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更加从容,做到了‘手上不慌、心里有数’。”
专科引领谋突破
专科护士构建“一专多能”新格局
走进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PICC维护门诊,护士正熟练地为一名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导管置入。医院围绕学科发展核心工作,持续加强各专科小组建设。目前,医院已培养269名专科护士,专业涵盖急诊、重症、手术室、血液净化、传染病、伤口造口等多个领域。同时,医院开设PICC维护门诊,广泛应用PICC及中长导管置管技术,充分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在“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培训与工作坊”活动中,专家系统讲解了静脉输液治疗国际、国内标准、并发症预防、导管维护等关键流程,并利用模拟教具进行标准化操作演示,结合临床案例解析操作难点。活动突出临床实践和风险管理,有效提升了护理技术服务的专业性与规范性。
温情延伸至家门
“互联网+护理”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感谢护士上门留置导尿管,解决了卧床老伴的大难题!”72岁的张女士家属握着互联网护理团队护士的手连声道谢。为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护理服务需求,医院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资深护士在线接单,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护理服务,将医院护理服务送至患者床边。
“护理质量提升永无止境。”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斌称,医院将持续深化护理服务内涵建设,以匠心精神锻造专业本领,用创新思维拓展服务维度,为人民健康构筑更有温度的守护屏障。
相关阅读
走进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记录护士们的日常——以专业与热忱诠释护理使命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樊华/文 主任记者:李浩/摄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