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其中,吉林省5人入选全国自强模范,6个集体入选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1人入选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这些名字与集体,是吉林大地上最坚韧的种子,在命运裂缝中顽强生长,以不凡意志与大爱担当,在吉林大地筑起一座座精神丰碑。

吉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创新服务铺就“无障碍”就业路
作为全国残疾人就业服务的先行者,吉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吉林省残疾人信息中心)以创新机制打通残健融合“最后一公里”。
打造“善满家园”等76家辅助性就业机构,“美丽工坊”试点项目18个,带动1500余名特殊群体增收;联合京东、圆通等企业开发云客服、无人机测绘等新职业岗位,扶持184家“圆梦驿站”,五年推动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率连创新高;年投入千万元助残助学资金惠及3000余名学子,发放20万张专属通信卡年省资费2000余万元;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一件事”落地落实,将办事跑动压减80%;年培训1.6万人次,新增就业超8000人;全省支持培育88家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吸纳残疾人创业团队226个……以全周期服务赋能残疾人拥抱数字经济,书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就业的吉林答卷。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开创性特教学府点亮四千学子人生路
作为亚洲首所高等特殊教育学院,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38年培养近4000名优秀大学生。
学院构建并完善了我国听障、视障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大学生思政育人一体化平台,通过党建引领、成长激励、文体实践、就业创业、心理健康服务五大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全国样板支部创新手语党课、盲文党课;“励志·成才”报告团传递自强力量;“光音之冀”艺术团、体育团屡获殊荣;2024年残疾学生就业率突破90%;心理健康与艺术疗愈服务守护成长。
“医·教·康”特色专业建设,打破学科壁垒,更铺设全方位无障碍环境,研发无障碍技术,开设特色课程,破除信息壁垒。这座用初心与大爱铸就的育人丰碑,正持续为青年铺展融入社会、绽放价值的壮美画卷。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残疾人联合会组宣部:
多措并举浇灌民族团结进步花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残疾人事业的传播引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残疾人联合会组宣部,创新构建“全域媒体矩阵”:联动《延边晨报》开设专版,策划全国助残日文艺晚会登陆央媒平台,在《中国残疾人》等中省媒体发稿15篇。
深耕文化沃土,打造3790平方米三级文体阵地,其州级中心被评为“国家级残疾人之家”;创新开展残疾人坐式排球联赛,率队征战全国残运会获央视聚焦;借冰雪资源承办中国智协冰雪嘉年华,残疾人群众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筑牢基层根基:争取65.4万元实现全州村(社区)残协建设全覆盖,经验全国推广;年投15万元激活专门协会效能,推动残协党支部全覆盖;组织4000人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以红色研学、节日共庆促民族团结,绘就残疾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壮美画卷。
来源: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朴松莲
编辑:刘彦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