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禅城被一场“成长”与“爱心”的盛典点燃,2025年禅城区中小学“六最”禅城魅力研学实践精品路线发布暨义卖活动圆满落幕,开启文化传承与爱心接力的新篇章。

2025年禅城区中小学“六最”禅城魅力研学实践精品路线发布。/主办方供图
清晨,创意产业园泡泡广场热情似火,禅城区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在此翻开创新篇章,发布《觉醒哪吒成长三部曲》第一部“哪吒·火浪蜕真”研学精品路线。
禅城区教育局副局长赵骥阐释禅城“六最”研学体系(最本土、最沉浸、最常态、最亲子、最跨界、最赋能)的创新内涵。他强调,要让孩子们在“行走的文化课”中触摸家乡文脉,建立从热爱乡土到文化自信的成长路径,为研学新征程指明方向。
《哪吒·火浪蜕真》原创者李梦怡女士解读研学方案,“祖庙锁龙井的秘密”“南风古灶的地脉震动”“警察博物馆的亲情线索”“地铁湾华的空间关联”“8号码头的终极封印”等多个沉浸实任务场景等着解锁。
这个暑假,禅城学子将能手持“研学地图”,脚踏“风火轮”,胸怀“混天绫”,在探索家乡的奇幻冒险中收获知识、感悟文化、传递爱心。

启幕时刻。/主办方供图
仪式结束后,泡泡广场变身“六最”研学爱心义卖市集。来自禅城区66所中小学的近2500件师生作品惊艳亮相,一场由孩子唱主角的公益盛宴拉开帷幕。
展台上,作品琳琅满目。精巧木工作品凝结匠心,典雅陶艺制品承载石湾魂,别致布艺手工充满巧思,前沿科技模型闪耀智慧,遒劲书法国画流淌墨香,灵动剪纸篆刻诉说传统……每一件都是劳动、科学、艺术教育的结晶,更是学子才华与爱心的双重展示。

溶洲小学学生向路人介绍非遗缠花等手工。/禅城融媒记者李俊江摄

文华小学小讲解员介绍手工蚕丝扇。/禅城融媒记者李俊江摄

华英附小同学们主动出击“吆喝”。/禅城融媒记者李俊江摄
化身“小掌柜”的学生志愿者成为最动人的风景线。“叔叔阿姨,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手工蚕丝扇,蚕也是我们自己养的哦!”文华小学小讲解员娓娓道来作品创作故事;下朗“小财务”仔细核对支付凭证;华英附小的“小销售”们主动出击,介绍作品意义,传递公益理念。他们不仅是义卖员,更是学校文化代言人、公益精神传播者。

下朗小学手工作品大受欢迎。/禅城融媒记者李俊江摄

市民纷纷驻足选购。/禅城融媒记者李俊江摄
市民被孩子们的热情和作品魅力吸引。有人为精致陶器驻足,有人被科技创作折服,有人被书画作品意境打动。扫码、支付、领取,爱心在指尖传递,暖流在心间涌动。线上义卖平台同步开启,无法亲临现场的市民在线认捐,让爱心跨越时空。首日义卖战绩斐然,线上线下爱心汇聚,为“禅城区教育救助金”注入强劲支持,善款将专项用于救助区内因校园意外伤害及突发性危重病的学生,公开透明,让善意落到实处。

活动现场。/禅城融媒记者李俊江摄
爱心延续:研学公益永不止步
首日义卖圆满只是爱心起点。这场活动是一场创新教育的启航礼,用“哪吒”IP与沉浸式设计打破研学窠臼,让本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是一堂生动的公益实践课,孩子们从课堂走向社会,用才华传递温暖,以行动诠释责任;是一次全城参与的爱心接力,市民、师生、各界人士携手,为教育救助金汇聚磅礴暖流。
文/禅城融媒记者李俊江 通讯员禅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