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当局对台湾民众申领大陆证件规定再收紧。台陆委会近日称,台湾民众不得在大陆设籍,否则将丧失台湾身份,对于是否设籍的判定标准除持有大陆居民身份证外还包括定居证。
在4月30日的国台办记者会上,发言人朱凤莲用了较大的篇幅回应了台媒提出的有关问题,详细介绍了台胞证、居住证和定居证的区别。

4月30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周腾 摄)
朱凤莲表示,大陆相关主管部门为台胞制发台胞证、居住证、定居证行之有年。三种证件承载的功能各不相同。台胞证是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的通行证,也是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必须办理的证件。居住证是大陆方面为满足台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便利化需求而制发的证件。大陆制发这两种证件的目的是为了便民、利民,台胞申领这两种证件都不需要具有大陆户籍。定居证是发放给已被批准来大陆定居落户的台湾居民短期持有的一种临时性、过渡性证件。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助理教授朱桂兰近日撰文指出,在法律上,台湾居民定居证并不是大陆户籍,与“台湾户籍”之间不存在任何对冲关系,台湾居民定居证与“台湾户籍”之间是一种相融相生、融合发展的关系。
今年以来,台当局清查民众持有大陆相关证件,包含身份证、定居证、居住证等,已经被广泛质疑是违法滥权。除这次定居证外,先前台湾方面移民部门要求1.2万大陆配偶补缴大陆“除籍证明”的行为,也明显带有“有罪推定”。
而民进党当局这样做的目的,朱凤莲说得很直白:民进党当局不断进行政治炒作,故意混淆各类证件,恐吓阻挠台胞申领各类证件,目的是要制造“绿色恐怖”,阻挠破坏两岸同胞走近走亲,在岛内欺骗民众、关门搞“台独”。

台胞持卡式台胞证在5年有效期内可随时来往大陆,持居住证可依法享受大陆多项基本公共服务和住宿、交通等便利。(图源:国家移民管理局)
国家出入境管理局3月20日决定,从即日起为有需求的港澳台居民签发来往内地(大陆)临时通行证,并提供来往大陆通行证与居住证“双证关联”核验服务。
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当时应询表示,相关措施将进一步便利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始终高度重视并依法保护信息安全,这两项服务均须由持证台胞本人自愿发起申请,并通过实名和实人认证后方能提供。
直新闻注意到,朱凤莲4月30日的说法更进一步:领证台胞的个人信息依法受到有效保护。这意味着,在大陆方面技术手段和管理规范确保台胞信息安全的情况下,民进党当局对领证台胞的信息无从得知。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匡宇对直新闻表示,国台办针对台当局近期一系列操弄“身份恐怖政治”、迫害岛内持中国身份认同的民众、借法谋“独”挑衅做法,澄清事实、驳斥谬论,展现了维护台湾同胞合法权益的诚意,体现了大陆在法理、政策和道义层面的全面优势。
一方面,明确证件法律定位,戳破“台独”话术陷阱,揭露台当局政治操弄。另一方面,通过展示相关证件政策的系统性、连贯性、合理性,强化对台胞权益保障,揭露“两岸互不隶属”的荒谬和毒化,给岛内坚定支持一个中国的民众吃下定心丸。
“长远看,大陆的做法体现了‘依法遏独’的斗争智慧和‘以民为本’的政策韧性,既是‘见招拆招’,也是主动塑势,充分体现了我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法理主导权和舆论主动权。”刘匡宇说。

事实上,将大陆定居证当成设籍是赖清德当局全面推进其“台独”路线,与大陆“脱钩”的“倒行逆施”之一。
台湾《中国时报》社论指出,民进党把整个司法检警体系把持在手里,从法律面限缩思想及言论自由。在两岸观光交流方面,为配合赖清德提出的所谓“17项策略”,台“观光署”近日要求台湾旅游业者劝阻台湾民众赴大陆旅游。
在宗教民间信仰文化交流领域,台内部事务主管部门日前启用“宗教等团体赴大陆交流资讯公开专区”,要求宗教、社会团体前往大陆前填写赴陆日期、地点、事由等,并公开披露。台媒报道指出,全台宫庙如今都不敢再进行宗教交流,生怕惹祸上身。
在两岸教育交流领域,民进党当局此前禁止岛内与大陆10所高校交流合作,现在又想在招收陆生专业上做文章。台教育部门称,已要求相关部门研商盘点所属“安全、机密、核心关键技术项目”等涉及到的学校系、所,待汇整后将纳入2025学年大陆学生招生管制。
而这种种行为的背后,是赖清德选择了“一边倒”站队美国的方针策略。这也就不难理解,面对美国关税大棒,赖清德当局没有反弹,反而是加紧推动两岸“脱钩断链”,以此作为献给美方的筹码和投名状。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反制赖清德极限压缩两岸交流,让台湾民众敢来大陆、多来大陆、常来大陆,无疑具有战略层面的意义。或许这也是朱凤莲耐心向台媒记者介绍“三证”的深层次考虑。
记者丨黄茹娟
排版丨季靳玮
编辑丨林潇
审校丨曾子瑾
监制丨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