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五心服务暖民心 ——崆峒区西郊街道崇文社区解锁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温度密码

2025-07-09 10:30:00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曼艺)“以前楼道里堆满了旧家具、纸壳箱,不仅走路不方便,还存在安全隐患,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现在只要在网格群里发句话,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很快就上门帮忙。上个月我在群里反映了楼道乱堆乱放的问题,当天下午他们就挨家挨户沟通协调,还组织人员一起清理,把堆积多年的杂物都搬走了。在咱们社区,大事小事有人管,心里特别踏实!”居民刘芳提起社区服务,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近年来,崆峒区西郊街道崇文社区为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以服务居民为目标,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立足书香社区建设,以“崇文家·暖心荟”党建品牌为依托,推行“五心”服务模式。该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精准服务、关心关爱、一线治理、志愿服务为着力点,始终将联系群众、服务居民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成立社区党建联盟,吸纳辖区单位、企业党组织加入,建立“党建联席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会议共同商议社区治理难题。推行“党建+网格”管理模式,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责任区覆盖到楼栋,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红管家——党员中心户——群众志愿者”五级联动体系。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带头在环境整治、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年以来,组织楼栋红管家、党员志愿者解决楼道乱堆乱放、家庭邻里纠纷、临时救助、备用金申请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累计70余件,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党建引领成为基层治理的鲜明旗帜。

在精准服务“一老一小”特殊群体方面,社区创新推出“银领荟”离退休党建服务工作品牌,充分发挥“五老”优势,以文化浸润赋能青少年成长。结合社区实际,定期邀请“非遗传承工作室”传承人开展剪纸、泥塑、漆扇等公益教学活动;依托“书香老教师”工作室,邀请退休老教师开展法治教育活动;通过“四点半课堂”“寒暑假红领巾托管班”等,邀请“五老”成员为辖区儿童提供课后辅导等助学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各类精准服务活动150余场,服务居民3600余人,实现了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对接,让为民服务从“坐等办事”向“家门口”主动靠近转变。

对于困难群体,社区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对独居老人、残疾人、低保户等进行定期走访,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监测、心理疏导等服务。常态化开展“爱心敲门”行动,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每周上门看望独居老人。同时,依托“红色驿站”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便民服务,组织“邻里帮帮团”鼓励居民互帮互助。累计帮扶特殊群体60余人次,开展帮扶慰问困难老人、留守儿童33人次,用心解决困难群众的烦心事,让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平安建设上,社区构建“网格化管理+个性化帮扶”模式。“伟伟调解室”每月逢6日设约访日,联合居民代表、法律明白人化解纠纷;针对老旧小区消防隐患,建立“一小区一档案”,整改隐患50余处,让居民生活更安心。社区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持续优化志愿服务平台,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整合辖区各方人员队伍,组建“崇文‘壹’家人”志愿服务队,推出“爱心银行+积分兑换”模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30余场次,吸引参与居民超2000人次,累计为志愿者兑换积分4次。利用周五常态化志愿服务开展各类活动40余场,形成人人参与志愿服务、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让志愿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补充力量。

崇文社区党委书记朱湘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五心”服务内涵,探索更多惠民举措,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出发点,延伸服务触角,解锁基层“幸福密码”,让每一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努力写好民生答卷。

相关推荐